从用户需求浅谈BIM 技术落地的关键要素

2020-03-30 17:53:00


在互联网行业中,但凡在产品研发之前,都会先进行缜密的用户需求调研,其目的主要是把问题定在一个范围内进行研究。定义用户需求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,一切工作围绕定义的这个用户需求展开,而不是围绕某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展开。定义用户需求需要经历构建用户角色、描述用户场景、定义用户问题三个步骤。

所以在建筑行业中,被给予厚望的BIM技术,想要突破重重阻碍,成为真正能让人接受的“产品”,也绕不开用户需求这个话题。

那我们可以从用户需求的角度,重新审视下我们所需要的BIM到底是什么?


第一步

构建用户角色

构建用户角色一般分成三个步骤:分别是目标人群的确定,确定用户角色和构建用户模型。

1、确定目标人群

建筑行业产业链条长,从上游到下游参与单位众多,虽然都以建筑项目为目标,但又会涉及项目不同阶段的不同参建单位人员,因此我们需要剖析某个特定阶段的特定人群。本文暂以项目建设阶段为例进行研究,确定好阶段后,目标人群显而易见,就是项目建设阶段项目管理参与人员。

2、确定用户角色

目标人群在整体上方向是一致的,但这其中个体的差异却非常大,这种差异在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中非常明显,因项目在此阶段以推进项目进度为第一目标,需要众多人员合力完成,因此角色的划分非常重要。从整体上我们可以把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人群分成三类,一类是决策项目方向的人,我们定义他为项目决策者,第二类是推进项目实施的人,我们定义他为项目管理者,第三类是执行项目任务的人,我们定义他为项目操作者。

3、构建用户模型

前面我们把目标用户和用户角色确定好了,那我们需要使用用户画像的方法构建一个典型用户,用这个典型用户来代表改角色的用户群体。

在典型用户的模型中通常会包含性别、年龄、工作,收入、地域、情感,目标,行为等,针对我们在用户角色确定的三类人员,我们大致已经分清楚这三类人员的典型用户模型是什么样的。项目决策者的典型模型可以是公司副总,执掌多个项目,年龄40以上,工作跨度大,注重时间和效率。项目管理者的典型模型是项目经理,年龄30以上,聚焦所管项目,对项目各种细节都需要了解。项目操作者的典型模型是一线工程师,年龄20~35,聚焦所负责的内容,关注把自己的任务高效完成。


第二步

描述用户场景

项目建设阶段的场景很多,比如最常见的项目进度例会,项目进度例会的初衷是汇报项目进度,协调项目问题,推进项目实施,但是参会人员往往都是基于自己的出发点去讨论问题,各自诉说着自己难处,虽然最终都会有个定性的结果,但却很难做到真正的协调,保证各方满意。如果有个“上帝视角”,从整体看问题,问题的原因,从一个点牵引出涉及这个点的所有面,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,会议效率会大大提高,会议结果也会让大家都方向明确。


第三步

定义用户问题

在定义需求的时候,用户角色和场景都是前提,用户的问题才是需要表达的最终意思,所谓“产品”也是基于用户问题来设计方案,进而解决问题的。

在上述定义的用户角色和场景中,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出用户的问题所在。项目决策者因其特殊身份,不能了解所有的问题,但需要拍板决策,所以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快速看到项目的真正问题,并给予他决策的支撑。项目管理者,他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好项目,如何配置好手上的资源,分配好下属工作,组织好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完成工作。项目操作者,他的问题是如何高效的执行派发给他的任务,并且保证任务执行的不会出错。








所以,想要真正实现BIM这个“产品”,核心还是要解决项目决策者“看”的问题,项目管理者“管”的问题和项目操作者“用”的问题。



在线咨询
021-529555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