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 安 十 二 时 辰
最近有部国产高质量神剧火了!
从服装的考究设计到色彩运用,再到当时唐人的生活礼仪,以及长安城内的宗教杂糅、外国人众多的特点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绘就的是一幅不动声色的大唐画卷。可见剧组的别有用心(ps:据说这部剧还是零宣传)。小编也是有天在家实在无聊才留意到这部剧的呢,但看完第一集,小编就放不下了。。。
小编看着看着,这职业病就犯了,有了个大发现!剧中唐代时期的人们就把BIM玩的溜溜的!(跪着敲键盘ing.)
大家都知道在2002 年,Autodesk 公司才提出了BIM,但你可能未曾想过,在千年之前的唐朝,“BIM技术”就已经兴起。而正是这部神剧让小编目睹了唐代人民是怎么诠释数据城市运维的。
长安城
剧中至关重要的长安舆图
可以一览长安盛况
一座城市要做好安保维护是至关重要,那么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依托大数据来分析城市运维的。
小编注意到这部剧中有个重点科普,就是马伯庸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的“大案牍术”,这是原著作者马伯庸编撰的一种技能,实际上就是今天的“大数据”、“云计算”。大案牍术对长安各个部门过往的办事文件进行记忆、归纳、整理而成“大唐数据库”。
“大案牍术”可以看作是一个简化的大数据平台,记录了各种人员信息、工作笔记、财务报表、业务往来等等,监管者可以利用系统随时调阅各种项目的明细,从而进行调查、分析,最终通过线索挖掘出事情的真相。
正如剧中所言:数字,即是真相
置于靖安司文库内的文书
古代真要做到这件事情理论上是有可能的,但困难也不小。比如古代没有电话、电脑,信息传递、储存全靠人力,这就很容易出错,在勘验的过程中,发现错误也很难更改。
现代科技不再需要人类死记硬背各项数据,依靠云端平台集成庞大的数据池,达成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。
剧中,他们储存城市数据是将所有文书保存在长安“靖安司“内,而用来传递消息的望楼,堪称唐朝“天眼”,根据望楼传递而来的情报及时更新靖安司内的文件内容。
望楼,实时监控城市动态。
涉及的靖安司消息传递体系“望楼”,其实在制作时真的被设计出一套可用的密码体系。 剧组改进设计的望楼系统由“传递系统+加密系统”组成,靖安司作为一个军事级别的机构,信息传递绝对是多重加密的,所以望楼传递的信息需要对应密码本中的内容方可破译。
望楼传信速度堪比当代手机!就是容易把人累死,而现如今的信息传递——天眼系统就厉害多了。
“天眼”数字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企业内部互联网(Intranet)和国际互联网(internet)实现远程视频监控。不管你在哪里,不管你在做什么,只要接触到电子设备及产品,分分钟就能让你暴露踪迹、无所遁形。
那么剧中的靖安司是如何精准获取长安城内发生的状况呢?
这时,承载着建筑信息的沙盘就至关重要了。依托“传递系统+加密系统”的望楼系统,靖安司内的官人在短短时间内就可获取外部的信息,再根据靖安司内的沙盘做事件分析,针对事件进行下一步行动的指导。(看着这一构想,小编依旧跪着敲打键盘ing。。。)
沙盘类似于现如今的建筑信息模型(BIM),包括几何结构、空间关系、地域性信息。建筑信息模型(BIM)不单是绘图工具,更是崭新的管理工具,由筹备、建造以至营运阶段,全面管理建造项目的相关信息。
为了还原了长安这座世界第一城应有的盛世景象,剧组在开拍前花了七个月搭建场景,打磨道具。抛开这些不说,油画般的美术场景设定就十分惊艳。
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一组令人惊艳的概念图。
看到这里,大家体会到了剧组的用心吗?据说剧组在还原唐代场景的时候也用到了3D建模等BIM技术,用现代BIM还原古代BIM,可真是有趣的循环呢。不说了,小编乖乖为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献上膝盖,跪着追剧去了。